因財務受困向加密企業發難?“X霸權”能反抗嗎?

2025-06-19 16:06:35

@OdailyChina

@web3_golem

6 月以來,加密項目迎來了一波 X 账號封禁潮,一些項目官方账號及相關人員的账號被毫無徵兆地批量凍結,其中包括 ElizaOS 官方账號及其創始人 Shaw 的個人账號、GMGN 官方账號及其創始人 haze 的個人账號、pumpfun 官方账號及其創始人 Alon Cohen 的個人账號。 起初社區對於 X 的封號動機有種種猜測,包括項目跑路、監管施壓和沾邊“泡泡馬特”梗圖等。

泡泡馬特

但在衆多猜測中比較靠譜的原因是與 加密項目違規使用第三方爬蟲 有關。加密 KOL AB Kuai.Dong 發文 ,較可信的解釋是此次封號潮是針對未通過官方 API 接口的數據抓取行為。他指出,企業若通過 X 官方接口每月檢索 2 億條推文需支付超 20 萬美元,不少項目如 gmgn、ai16z、eliza 為節約成本,或採用第三方爬蟲獲取數據,導致被集中封禁。

然而, 6 月 18 日,ElizaOS 創始人 Shaw 在 Farcaster 平臺 發文 控訴 X 官方以解封账號為由對其敲詐,其表示 X 官方引用他的开源代碼聲稱他們違反了某些服務條款,包括出售數據以及通過繞過 API 密鑰的方式銷售某些內容,並表示 如果 Shaw 愿意每月支付 5 萬美元購买企業版許可就會停止刁難,但 Shaw 已經 每月為“黃標”認證支付 1000 美元,並為开發者許可支付 200 美元。因此 Shaw 認為這並不合理,並稱正考慮是否要使用法律手段。

 

Shaw 在 Farcaster 平臺怒罵馬斯克

經過 Shaw 的爆料,社區揣測 pumpfun 和 GMGN 的账號得以解封或是對 X 官方的“解封條件”進行了妥協,同時在解封後,GMGN 暫停了 X 監控和爬蟲工具,Pumpfun 刪除了狙擊/追蹤功能。

為接近真相,Odaily星球日報向 GMGN 官方求證其被封及解封原因,但 GMGN 拒絕對此事發表公开回應,原話為“沒法說”。

究竟是加密項目故意逃脫還是 X 喫相難看?

自 2022 年 10 月馬斯克正式成為推特(現更名為 X)的所有者後, 2023 年 X 便取消了免費 API 並全面推行高價付費策略。此後,許多企業圍繞 API 隱藏收費條款、強制升級企業版等問題與 X 官方有過糾紛。只不過這次加密企業被集體針對。

2024 年 10 月,社交媒體管理平臺 Publer 創始人 Ervin Kalemi 在 X 平臺 公开抗議 X 官方的隱藏收費,其表示 Publer 原本訂閱了 X 企業級 API( 42000 美元/月),但從 2024 年 11 月 1 日起 X 官方告訴他除了原有月費外,還要額外按“每接入账號 1 美元/月”另行計費,這意味着 Publer 每月將再多支付數萬美元。

2025 年初,有用戶 爆料 稱,X 官方开始打擊利用用戶自帶的 API Key(BYOK)為客戶批量拉取 X 數據的企業,如 Fivetran、Airbyte、Stitch 等商業級數據集成/ETL 服務商都在打擊範圍內,要求則是必須要升級至最貴的企業版 API,並稱已經有公司收到了 X 法務發出的律師函。

根據 X 官方公布的價格信息,X 账號升級至企業金標,基礎版每月 200 美元,而完全版每月需要 1000 美元。

關於 API 的定價,X 官方也主要分為 3 個級別。基礎版每月 200 美元,專業版每月 5000 美元,而對於企業和規模化項目則需要申請定制。

X 平臺 API 收費標准

單從以上收費標准就可看出,X 平臺確實可能存在隱藏收費及“敲詐”企業的現象。因為現有的收費標准對於什么規模和性質的企業需要申請定制並沒有詳細說明,同時定制企業版的價格標准也未公开透明,對於不同企業的 API 收費是否僅憑居於壟斷地位的 X 信口开河?而對於企業來說,X 官方掌控着平臺账號的生死權,可隨意封禁平臺账號,若企業方對收費方案不答應或拖延談判時間,最終受害的都是企業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多數企業都會選擇“乖乖交錢”。

X 平臺背後的財務壓力

如此揮舞账號封禁權以威脅企業繳費,可能是馬斯克想出的挽救 X 平臺的“陰招”。 在馬斯克未完全私有化推特前,推特每年的財務狀況連年處於虧損狀態,自 2013 年上市後,推特僅有 2018 年和 2019 年實現盈利,其余財年均處於虧損狀態。在推特被馬斯克私有化的最後一個財年—— 2021 年,虧損仍達 2.21 億美元。

推特 2010-2021 年盈虧情況,來源:維基百科

常年的虧損也使馬斯克在 2023 年 3 月开始實行了 X 平臺 API 收費模式。2023 年,據 公开數據 ,付費 API 約給 X 平臺貢獻了 9 億美元的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 26% ;廣告收入仍是 X 主要收入來源,約為 25 億美元,佔比 75% ;其余收入則來源 XPremium 訂閱和企業金標認證。雖然 2023 年开啓了 API 收費,但據 路透社消息 ,因廣告收入暴跌 50% 和沉重債務負擔, 2023 年推特的現金流仍為負。

自 2022 年馬斯克將推特私有化後,便不在對外公开財務數據,但我們仍可以從第三方信息推測其 2024 年的財務狀況也不容樂觀。2025 年 2 月馬斯克在一封發給員工的郵件中 表示 , “我們的用戶增長停滯不前,收入不盡如人意,我們幾乎是在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其支出的大頭來源於馬斯克在收購推特時積累下的高額債務成本, 2024 年底,僅年利息支出 X 就支付了超 13 億美元 。

因此,在巨大的財務壓力下,為了創收,X 官方選擇將手伸進了依賴平臺 API 的企業口袋中。

X 平臺霸權,掐住了加密傳播的咽喉

但自身面臨財務壓力也不是 X 能夠高舉凍結大棒向企業實行霸權的理由。

X 的用戶遍及全球,且信息覆蓋娛樂、政治、商業等多方面,對於企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品牌推廣和市場更新渠道,特別是對於加密企業。 根據 CoinGecko 的一項調查, 41.7% 的加密用戶將 X 作為主要使用的社交媒體平臺,其次是 Telegram 和 YouTube,同時 73.8% 的加密用戶選擇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獲取加密新聞。

因 X 沉澱了大量加密用戶及加密社交數據,其 已和以太坊等公鏈一樣,成為了加密行業的基石。因此,約 90% 的加密企業和 KOL 會選擇在 X 平臺發布品牌推廣和產品更新信息,許多 Web3 任務平臺也會選擇將 X 作為主要社區互動平臺, 如果加密被封禁,相當於切斷了加密企業和 KOL 對外推廣的途徑。

另一方面, 2024 年加密行業興起的 Meme、AI Agent 和 InfoFi 賽道均高度依賴 X 平臺。絕大多數 Meme 金狗不僅誕生於 X,傳播與發酵也在 X 完成,這也是打狗工具選擇監控 X 的主要原因;多數 AI Agent 的社交訓練數據來自於 X,並且 Agent 選擇在 X 平臺活躍,如 AIXBT、Eliza 等;InfoFi 平臺對 X 更是高度依賴,“嘴擼”、KOL 榜排名數據均來源於 X 平臺,若 X 不允許 InfoFi 平臺使用官方 API,這個賽道也許將不存在, 因此 Kaito 愿意每月向 X 平臺交 200 萬美元維系生存

這樣的深度依賴,令 X 不僅成為一座橋,更是一把權力化作的枷鎖,牢牢鉗制着加密世界的脈動。

崇尚去中心化理想的加密行業卻高度依賴一個中心化平臺,這就像自由鬥士主動戴上鐐銬一樣令人不恥又不甘。每每此時,人們就會想起 那些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去中心化社交烏托邦,如 Farcaster、Lens 等,它們雖然懂加密需求和金融化,但可惜卻不懂社交和產品,難以點亮加密社交的主航道。

今晨,我發現 ElizaOS 創始人 Shaw 已經將在 Farcaster 平臺控訴 X 的帖子刪除,這是否意味着 Shaw 已經傾向於向 X“認慫”? 若加密行業繼續將信息主權交給 X,那么它的霸權可能隨時落下制裁,當加密企業再次成為目標時,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咽——“沒法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波場TRON ECO聯合HTX發起“火星登天計劃”:超30萬USDT空投盛宴點燃生態熱浪,解鎖生態與CEX協作新範式

近期,波場 TRON 可謂利好不斷,先是憑借反向收購 SRM 成功登錄美股,強勢打入全球主流金融市...

星球日報
11 10小時前

空投即巔峯?數據揭示Kaito模式下的代幣“速朽”魔咒

@OdailyChina @ethanzhang_web3 新注意力經濟的記憶是短暫的。 加密領域...

星球日報
10 10小時前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撰文:劉正要 來源:劉正要律師 引言:披着投資外衣的「新騙局」 近期,在多個社交平臺與投資交流群中...

區塊新視野
13 10小時前

專訪 Offchain Labs CEO:為什么 Robinhood 選擇了 Arbitrum?

嘉賓:Steven Goldfeder,Offchain Labs 創始人兼 CEO 主持人:La...

12 10小時前

AI+加密支付深度研報:構建智能金融時代的價值流轉引擎

一、引言:從支付工具到智能協作中樞 在Web3與人工智能(AI)兩大科技浪潮交匯的今天,加密支付正...

星球日報
11 10小時前

Etherealize研報:看漲以太坊,數字時代的新石油

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一場劃時代的變革前夜,世界各地的資產正逐步實現數字化並轉移到區塊鏈上。從半數字化...

星球日報
11 10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