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的加密「掘金」記

2025-05-29 16:05:09

撰文:Bright,Foresight News

夏意漸濃,NBA 季後賽東西決賽的廝殺已進入尾聲。5 月 29 日,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以 4:1 战績跨過明尼蘇達森林狼隊,捧杯西部決賽冠軍。

如果你是資深籃球迷,一定會在體育論壇或賽事直播中刷到諸如 ESPN、Yahoo、BPI、The Athletic 等等外國媒體的賽況預測。但在 25 賽季,你一定不能錯過 Polymarket 的預測數據。目前,國內體育自媒體已經开始廣泛採用這個新興預測平臺的數據來進行分析。

東西決賽正式开始前,Polymarket 上真金白銀預測雷霆隊奪冠的概率為 61%,總成交量超 16.84 億美元。隨着系列賽進入 G4 尾聲,NBA Champion 的盤口如絞肉機般振動,雷霆隊奪冠概率上升至 78%,步行者隊以 3:1 的战績從 10% 逆襲至 15%。而深陷 1:3 落後泥沼的森林狼隊已經跌落至 2%。

而當森林狼隊在 G5 第三節仍落後 25 分時,Polymarket 上森林狼隊奪冠概率已經小於 1%

這時候就有好奇的朋友問了,NBA 怎么公然允許甚至「鼓勵」賭博呢?更進一步,NBA 為什么不和金沙等博彩巨頭獨家合作,而是默許 16.8 億美元湧入 Polymarket 這個不知名的初創公司?

一、奧布萊恩杯的「銅臭」—— 體育博彩撞上 Crypto

NBA 管理層態度的轉變:從嚴防死守到共舞資本

在 NBA 的草莽年代,賭球如同懸在聯盟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1954 年的傑克・莫利納斯案堪稱經典注腳 —— 這位場均 20 + 的全明星新星因賭自家球隊贏球被終身禁賽,時任總裁波多洛夫以「幫助猶太同胞」的承諾誘其放棄上訴,卻在其入獄後對真相三緘其口。彼時聯盟僅有 9 支球隊,門票均價不足 2 美元,任何假球傳聞都可能引發系統性崩盤,因此波多洛夫選擇用「雷霆手段 + 輿論封口」維系脆弱的公信力。

前總裁大衛·斯特恩執掌 NBA 聯盟期間,對場外博彩是「明令嚴打」的態度。但 2007 年 NBA 裁判蒂姆・多納吉的黑哨醜聞,掀开了場外博彩的黑暗內幕,且至今仍是 NBA 公信力的一道傷疤。這位執法超 13 年、吹罰 772 場常規賽的裁判,因收受賭資操控比賽鋃鐺入獄。據 ESPN 調查,他在 30 場比賽中 23 次刻意偏袒自己下注的一方,甚至在 2006 年總決賽、2007 年馬刺對陣太陽的季後賽中,公然以「上司授意」為由幹預比賽結果。更諷刺的是,多納吉在自傳中揭露,2002 年湖人逆轉國王、2006 年熱火總決賽翻盤等經典战役背後,都存在聯盟層面的「吹罰傾向」—— 「2000 美元吹一場」的鬧劇,中心化體系下的權力尋租,讓球迷對 NBA 比賽結果的質疑達到頂峯。

七十余年滄海桑田,當肖華在 2024 年宣布終身禁賽猛龍球員瓊泰・波特時,語境卻已截然不同。在美國,1992 年頒發的《美國專業和業余體育保護法》中,明令禁止各州政府發放體育博彩營業許可的法條。大衛·斯特恩執掌聯盟的 2011 年,NBA 還和其他三個北美體育職業聯盟以及 NCAA 大學體育協會一起,聯合起訴新澤西州政府允許體育博彩的合法化。但在 2018 年,美國最高法院將體育保護法推翻,從而為各州體育博彩的合法化掃清障礙。7 年之後,全美 50 個州當中已經有 38 個州允許體育博彩。

實際上,2018 年美國體育博彩合法化後,NBA 迅速轉身成為最大受益者:2023 年全美博彩收入突破 109 億美元,NBA 通過與 FanDuel、DraftKings 等平臺分成賺得盆滿鉢滿。總裁肖華在理事會會議上直接「不演了」:「隨着互聯網的出現,網上體育博彩已經廣泛普及,這甚至在我們合法化之前就已經存在,現在有超過 30 個州允許合法博彩,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技術,並認識到,即使不將體育博彩合法化,人們還是會想方設法非法博彩。」這種轉變的背後,是 30 支球隊年均估值超 20 億美元的商業帝國對資本的必然妥協。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落下的是賭球行為的技術升級與監管黑盒。瓊泰・波特案中,球員通過短信精准操控比賽數據(如「垃圾時間瘋狂投籃」「稱因病離場,僅出場 2-3 分鐘」),其團夥甚至將觸手伸向 NCAA,操縱東密歇根大學等三場比賽的讓分盤。更諷刺的是,當獨行俠以 1.8% 概率抽中狀元籤時,博彩公司开出的 1:50 賠率遠超超級碗冷門,引發「量子隨機數生成器是否被操縱」的全民質疑 —— 畢竟該隊新主場「銀河中心」的 35 億美元融資,恰需明星狀元郎的商業價值背書。更微妙的是 NBA 的態度:聯盟官網嵌入實時賠率,卻在波特案中強調「賭球是個人行為」,這種「官方引流、個體擔責」的邏輯,讓肖華的「透明化治理」淪為資本的遮羞布。

鏈上賭場的狂歡:Polymarket 如何重構 NBA 加密 3.0 生態

NBA 解禁博彩後,2018 年與米高梅達成每年 2500 萬美元贊助,2023 年 30 支球隊全部接入博彩數據接口。據 23 年 NBA 財報顯示,聯盟博彩贊助年均增長 39%,數據授權業務每賽季能獲利 4500 萬美元,而新興的實時投注分成預計 2025 年達 2 億。

截至發稿前,Polymarket 有關 2025 NBA 季後賽的預測超過 25 個。一共有超 16.83 億美元正在豪賭奧布萊恩杯的歸屬,也就是說,NBA 能從中攫取超千萬美元的利潤。而盤口中,預測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捧杯的概率已經躍升至 80%。而此前爆火的「塔圖姆缺席時凱爾特人讓分勝率」、「約基奇本場比賽三雙與否」等細分賭注也曾引起過不少熱議。

鏈上賭場的魔力在於隨時將比賽靈活拆解為無數個可交易的「原子事件」,區別开了线下競注點較為固定的猜輸贏、賭比分等常規盤口。當雷霆與掘金的西部半決賽進行到第二節,球迷甚至可以實時押注「亞歷山大下一次突破是否造犯規」「小波特下一次三分是否命中」,這些碎片化的賭局讓用戶的注意力全程緊繃。

更激進的是「即時結算」功能 —— 當戈登投進壓哨三分時,Polymarket 盤口會迅速判定所有相關賭單,這種「毫秒級反饋」讓多巴胺分泌效率提升數十倍,也讓數百萬美金在場館球迷的驚呼聲中集體爆倉。

Polymarket 對 NBA 加密生態的重構,源於其底層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特性對傳統博彩模式的顛覆性改造。區塊鏈公开透明的記账機制天然適配博彩場,每一筆投注與概率變化都呈於臺上。

這個基於 Polygon 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允許用戶匿名使用 USDC 對 NBA 球員數據、比賽進程甚至裁判判罰等「事件」進行投注,預設的智能合約自動結算的特性僅收 1.5% 抽水率(NBA 抽水 1%),遠低於其他 NBA 博彩平臺高達 5%-8% 甚至 13% 的抽成。

其實,Polymarket 在 24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曾大出風頭,它被譽為「非體育類第一預測 / 博彩平臺」。在選舉前的一個月(10 月 6 日至 11 月 5 日),Polymarket 的日交易量創下了歷史新高,平均日交易量達到 1.03 億美元。選舉日當天,它在蘋果免費應用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僅次於向美國公民开放的合法投注市場 Kalshi。

不過,Polymarket 可沒有放棄體育博彩這塊肥肉。與傳統博彩巨頭受到嚴苛的反洗錢、KYC 管理等限制不同,Polymarket 擴張自己的體育博彩領域並不會出現「尾大不掉」的窘況。相反,抽水較少的 Polymarket 在體育方面自詡為「媒體」而非賭場,認為自己是為群衆提供「金融真相」,揭示社會的真實偏好和信息分布。

不過即使有着諸多優點,鏈上博彩的合規性始終是「達摩克裏斯之劍」。新加坡、印度等國已將 Polymarket 打入非法名單,美國多個州要求其接入 KYC 系統。即便如此,平臺仍能通過跨鏈橋將資金池分散至 Arbitrum、Optimism 等二層網絡。監管者和去中心化賭場的「打地鼠遊戲」仍在持續。

二、斯臺普斯更名五年 —— NBA 的加密淵源

球館冠名權:頭部加密資本的「流量攻勢」

2025 年,斯臺普斯中心早已更名為 Crypto.com Arena,這座見證 NBA 豪門洛杉磯湖人隊輝煌的地標,如今每晚被紫色 LED 燈渲染成加密貨幣的圖騰。7 億美元的 20 年冠名費,折射出 Crypto.com 對大型體育市場的飢渴 —— 實際上,傳統行業巨頭如美國航空為達拉斯主場冠名 10 年也只花費了 1.95 億美元。

在注意力決定一切的加密經濟學圖譜中,球星流量與加密宣傳形成強共振並不是門虧本生意,斯臺普斯中心也對得起這個天價,這裏是全球最為繁忙的體育中心之一。這座傳奇體育館是四支職業球隊的大本營:NBA 球隊洛杉磯湖人隊和快船隊、WNBA 球隊洛杉磯火花隊、NHL 冰球隊洛杉磯國王。這在全球可能都是絕無僅有的。這裏見證了洛杉磯湖人隊六次奪冠的輝煌,見證了科比和奧尼爾的絕代雙驕時代。

這種豪賭背後是精准的用戶畫像。Coinbase CEO 阿姆斯特朗直言:「洛杉磯 40 歲以下人口中,35% 持有加密資產,他們既是 NBA 觀衆,也是我們的潛在用戶。」數據印證了這一點:冠名首月,Coinbase 調查顯示,新增注冊用戶中 32% 來自加州,其中 61% 為湖人球迷。

NBA 的加密 1.0 時代,就是新興的加密 New Money 們熱切期盼着通過贊助主流體育賽事和體育館,一舉獲得知名度和認可度的买賣。試問,還有什么比冠名洛杉磯文體地標斯臺普斯中心更有品牌營銷價值的呢?

暴雷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更是贊助 NBA 的大金主。2019 年,邁阿密熱火隊主場體育館曾更名為「FTX Arena」,這是 FTX 以 1.35 億美元冠名權換來的成果。盡管後來 FTX 暴雷,邁阿密戴德縣法院剝奪了 FTX 在該場館的冠名權。

不過,正如前文提到,當奧尼爾在 FTX 廣告中喊出「我 all in 了」時,加密代言已不再是簡單的品牌曝光,而是一種深度綁定。奧尼爾因其在社交媒體上積極推廣 Astrals NFT 和 Galaxy 代幣而面臨佛羅裏達州聯邦法院的集體訴訟。

根據公开的法院文件,奧尼爾和 Astrals 背後的公司最終同意支付 1100 萬美元用於和解,這筆金額將用於支付原告的律師費,並向受到影響的 NFT 和代幣購买者進行賠償。熱火隊主場球館更是在 FTX 破產後一度找不到「接盤俠」,只能以當地地名命名。而之後與軟件公司卡西亞達成的 17 年 1.17 億美元的合同,也遠遠少於以往的贊助數額。

NBA Top Shot 的巔峯與困境

NBA 並不僅僅滿足於直接的代言、贊助,在 NFT、元宇宙爆火的時期,商業聯盟出身的 NBA 就在傾力將自家的 IP 統統變現,這就是聯盟下場親自兜售的加密 2.0 嘗試。

NBA Top Shot Moments(簡稱 NBA Top Shot)是基於 Flow 公鏈推出的體育類數字收藏卡,這些 NFT 球星卡記錄着 NBA 球員在比賽中的精彩瞬間視頻。該項目由 Dapper Labs 於 2020 年發起,獲得了 NBA 的官方授權,並獲得了 NBA 球星喬丹和杜蘭特的投資。其中,記錄勒布朗·詹姆斯絕殺瞬間的一個 NFT 曾在 2021 年拍出過 20.8 萬美元的天價。

借助 NBA 官方的背書和粉絲基礎,NBA Top Shot 在 2020 年巔峯時一度每日交易額達到 4000 多萬美元,並一直保持在 NFT 交易市場前五。但好景不長,NBATopShot 不久便走向衰落,原因包括短時間內球星卡供過於求、母公司遭美 SEC 起訴等。盡管美 SEC 在 22 年已經不再認定 NBA Top Shot 為證券並撤訴,但失去活力的 NBA Top Shot,還是沒能逃开「歸零」的命運。在 NBA Top Shot 官方交易平臺上,Moments 球星卡的均價也從高峯時期的 156 美元降至個位數左右。

即使擁有全球最大的粉絲群體,NBA Top Shot 的 NFT 粉絲經濟模式還是落空了。體育收藏 NFT 的玩家大部分是體育粉絲和 Web3 用戶的交集。當 NFT 市場降溫時,缺乏圈外玩家的湧入,交易市場便陷入有價無市的境地。伴隨着 NFT 市場的低迷和項目方的不作為,項目活躍度就陷入了「死亡螺旋」。

Fantasy Sports 的「救贖」

盡管體育收藏向 NFT 的活躍度下降,但體育運動本身還是自帶了龐大的粉絲基礎,特別是全球頂級體育聯賽。隨着 DraftKings、Sorare 等進場,體育類 NFT 玩法得到了升級,注入了更多的遊戲元素。

DraftKings、Sorare、UltimateChampions 等 Web3 體育遊戲選擇的「幻想體育」(Fantasy Sports)玩法恰到好處,它把真實比賽和 NFT 元素相結合,玩家可以通過對真實世界中球員和球隊狀態的預測,選擇合適的陣容進行模擬比賽,並根據這些運動員在現實比賽中的表現獲得積分,並與其他玩家競爭排名和獎勵。這種模式在體育遊戲領域並不新鮮,類似 FM(FootballManager)、籃球 Fantasy 等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模擬比賽機制。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Web3 體育遊戲的核心在於球星卡 NFT,玩家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對其進行交易,這使得球星卡被金融化,吸引了大量投機者。有趣的是,球員自身的成長空間及稀有度都影響着球員卡價格,比如,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新星具有很大炒作潛力,而即將退役的老將則恰恰相反。NBA 的新生代球星揚尼斯·阿德托昆博的球星 NFT 就在 Sorare 以 113.888ETH(約合 18.6 萬美元)的價格成交了。

「幻想體育」能保持長期可玩性的核心有兩點。

稀有度偏愛的金融屬性

「幻想體育」類遊戲參考了 MyTEAM、UltimateTeam 玩家對球星稀有度的偏好,通過動態調整球員卡池來獲取收入。這包括通過頻繁提高卡池上限(球員能力值、工資帽上限等),促使玩家購买卡包並參與抽獎,或者直接通過購买遊戲金幣獲取喜歡的球員。

所以,Draft King「幻想體育」玩法「入場費 + 獎金池」的玩法通常被認為具有博彩化嫌疑,例如遊戲中的入場費、選球員(類似下注)、分享獎池與賭博行為類似。表面上玩家需要理智地對球員表現進行預測,實際上卻需要運氣加持。

時效性極強的數據更新

在 DraftKingsReignmakers、Sorare 等博彩性質模擬類體育遊戲中,球員的表現與其球員卡的二級價格實時掛鉤。用戶都需要了解真實的球員數據,理解球隊战術和球隊整體的狀態,這能有效吸引狂熱的球迷與投機客。

所以,Fantasy Sports 的「救贖」,成功因素仍然依賴了博彩的加持,作為競技的體育,或許本就與博彩無法分割。

可以說,在打开 2018 年體育博彩禁令的潘多拉魔盒後,NBA 季後賽已不光是籃球的盛宴,而更直接地成為了資本的角鬥場。從 Polymarket 的鏈上賭局到 Draftkings 的天價球星卡,NBA 正在維護這一商業化的博彩秩序,而加密正是維護這一秩序的「民主」利器。但瘋狂「掘金」的狂潮背後,卻有着球員、彩票賭球相關的醜聞陰魂不散,有着 NBA 官方 NFT 項目估值崩塌的前車之鑑。

只能希望,當我們為自己主隊精彩的壓哨絕殺聲嘶力竭時,看到的不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臺劇。

(本文部分數據來自 The Athletic、Bleacher Report、ESPN、CoinGecko,案例均有公开報道支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波場TRON ECO聯合HTX發起“火星登天計劃”:超30萬USDT空投盛宴點燃生態熱浪,解鎖生態與CEX協作新範式

近期,波場 TRON 可謂利好不斷,先是憑借反向收購 SRM 成功登錄美股,強勢打入全球主流金融市...

星球日報
11 10小時前

空投即巔峯?數據揭示Kaito模式下的代幣“速朽”魔咒

@OdailyChina @ethanzhang_web3 新注意力經濟的記憶是短暫的。 加密領域...

星球日報
10 10小時前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撰文:劉正要 來源:劉正要律師 引言:披着投資外衣的「新騙局」 近期,在多個社交平臺與投資交流群中...

區塊新視野
15 10小時前

專訪 Offchain Labs CEO:為什么 Robinhood 選擇了 Arbitrum?

嘉賓:Steven Goldfeder,Offchain Labs 創始人兼 CEO 主持人:La...

12 10小時前

AI+加密支付深度研報:構建智能金融時代的價值流轉引擎

一、引言:從支付工具到智能協作中樞 在Web3與人工智能(AI)兩大科技浪潮交匯的今天,加密支付正...

星球日報
11 10小時前

Etherealize研報:看漲以太坊,數字時代的新石油

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一場劃時代的變革前夜,世界各地的資產正逐步實現數字化並轉移到區塊鏈上。從半數字化...

星球日報
11 10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