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美金EIGEN代幣酬勞?以太坊研究員正「restake」他們自己

2024-05-22 16:05:32

「以太坊基金會 300 余人,僅其中幾人擔任 Eigen Foundation 的顧問不會影響它的中立性。」聽上去很有道理,如果這「其中幾人」不包括 Dankrad Feist、Justin Drake 的話。

近期多名以太坊基金會的研究員相繼向公衆披露他們接受了再質押協議 EigenLayer 背後實體 Eigen Foundation 的「顧問」職位,並將收到價值不菲的 EIGEN 代幣。這在社區中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並掀起激烈的討論。筆者認為詳究這場風波的來龍去脈,能幫助大家了解以太坊开發者與社區在「社會共識」層面面臨的困局。

前情:以太坊社區,开始吵架了

隨着 Vitalik 等在以太坊生態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开發者 / 意見領袖紛紛轉至 Farcaster 活躍,沒有像 Solana 的 Mert 一樣,能通過持續輸出觀點 / 與人對线為社區帶來熱度的代表人物的以太坊社區,在相當的時間裏不太「熱鬧」。但現在平靜終於被打破 —— 以太坊主要執行客戶端 Geth 的开發負責人 Péter Szilágyi 和以太坊基金會核心成員 Dankrad Feist 吵起來了。

吵架主要針對 MEV 和开發進度問題,Péter 對以太坊的开發現狀不滿意。關於 MEV,Peter 認為它本是對以太坊的一種攻擊,但是通過與利益相關者共享收益,問題便不再是問題。

這反映出一個开發外的難點:隨着協議規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去中心化,參與者、或者說利益相關者會越來越多,該如何協調、平衡各方的利益?

最終 Vitalik 在 X 上發文加入了討論。

正題:潛在利益衝突引爭議

Vitalik 隨後贊賞了以太坊社區的「公开討論」。但就在一條這樣主題的 thread 裏,加密社區傳奇 influencer Cobie 回復他「你對以太坊基金會的核心开發者或研究人員從構建在以太坊上的項目中獲得改變生活的巨額報酬並成為顧問有何感想?而這些項目現在或將來可能與以太坊有利益衝突,例如 —— 當然純粹是理論上的 —— 假設是 EigenLayer。」

Cobie 顯然知道些內情,而非隨意提到 EigenLayer。因為就在他發文詢問後不久,以太坊基金會核心研究員 Justin Drake 就在 X 上發長文披露了他將成為 Eigen Foundation 顧問並獲得數百萬美元代幣激勵,「價值超過他個人其他所有資產的總和。」

這件事為何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一個人不可以同時在多個機構任職嗎?答案是:可以。但如果供職的實體可能會有利益衝突呢?事情便變得復雜起來。

Restaking,即再質押、重質押,通常被認為在協議層面上為以太坊引入了額外的風險,簡單說,它不一定對以太坊有利,甚至可能會發生潛在的利益衝突 —— 比如為第三方提供安全保證時發生額外的 Slash,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使損失資產的用戶嘗試分叉(fork)以太坊。

關於 Restaking,一個通俗的解釋是讓一份資產打多份工,獲得多份收益。如此看來,這些以太坊研究員,似乎也在「restake」他們自己,嘗試打多份工。Restaking 很危險,打工有可能被老板反擼。(公司不靠譜,本金被 「Slash」 罰沒)

盡管這些研究員都聲稱顧問的角色是個人的,不代表以太坊基金會,他們完全可以對 EigenLayer 持異議觀點,並在 EigenLayer 採取違背以太坊利益方向的情況下隨時准備結束顧問職位。但正如社區成員靈魂發問

「你真的認為從一個與以太坊有不同激勵的組織中獲得巨額補償不會影響你的決策嗎?」有研究員身兼利益相關項目的顧問角色,是否會影響以太坊基金會的中立定位?

如文章开頭:「以太坊基金會 300 余人,僅其中幾人擔任 Eigen Foundation 的顧問不會影響它的中立性。」聽上去很有道理,如果這「其中幾人」不包括 Dankrad Feist、Justin Drake 的話。因為 Dankrad Feist 和 Justin Drake,就是能對以太坊做出大方向上影響的人物 —— Justin Drake 在以太坊 2.0 的布局中舉足輕重,而今年拋卻 ETF,以太坊最大的敘事便是坎昆升級,它實現了 proto-danksharding,為之後實現真正 danksharding 打下基礎。沒錯,以太坊主網最後選取的拓展方案就是由 Dankrad Feist 提出,以他名字命名的。

這樣的人將領取數百萬美金的 EIGEN 代幣,收費來批判 EigenLayer。Eigen Foundation 是否在為公益事業做慈善,請大家自己判斷。

後來 Péter Szilágyi 和 Dankrad Feist 又吵了一架,Péter 問「那么誰來決定哪些是協議必要的,哪些沒必要呢?」Dankrad 回復到 「顯然,我。」

然後 Péter Szilágyi 諷刺到「我還以為是 EigenLayer 呢,我的錯。」

Dankrad 沒有再回復。

分析:EigenLayer 用代幣換盟友

我們沒有證據證明 EigenLayer 給出這么多代幣招募「顧問」是何目的,但是我們可以觀察這么一個有趣的事實。

在 10 個月前,Bankless 做了一期主題為「Restaking Alignment(對齊再質押)」的 播客 。其中有 7 個人,大多數人對再質押持相對負面的態度(包括 Justin Drake, Dankrad)。

而現在下面圖片中的 6 個人都持有 EigenLayer 的權益(通過天使投資、顧問職位或僱傭關系),播客中的第七個人是 Vitalik。

在這方面,Sreeram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

反思:更好更透明的信息披露

以太坊基金會本質上是一個非盈利組織。在 Crypto 行業裏,這樣的基金會相比傳統企業或基金會更加不透明,缺乏基本的信息披露。這次事件暴露了這一點,社區成員也提出了相關關切,有人指出:

相比於個別員工不披露投資,我對以太坊基金會整體存在更大的問題。多年來,以太坊基金會本應披露財務報告、組織架構圖等信息。一個管理良好的組織會要求其員工進行披露。

在信任危機的當下,以太坊基金會理應做出改進,帶來更好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否則,已經有人开始討論:「 以太坊基金會是否應該解散?」 了。

引申:社會共識與去中心化

回顧事件,本質上是以太坊基金會的個人和組織遭受了信任危機。社區成員懷疑他們的中立性,害怕他們因為私利將以太坊帶到錯誤的方向上。

在筆者看來這其實是件好事。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利益,帶來分歧,而一個在爭論中前進的以太坊,顯然會比一個「緊密團結」在以太坊基金會周圍的以太坊在社會共識層面更去中心化。質疑帶來反思帶來進步。

只在技術、代碼層面去中心化,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對社會共識層面的去中心化重視起來。試想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個去中心化計算機,只有一個算不算一種中心化?

以太坊是智能合約平臺的先驅,但是它也因此有着歷史包袱的拖累,如不那么先進的 evm。它現在選擇模塊化架構,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线圖,就是想要以主網為地基,讓有分歧的團隊,在爭論中前進,各自構建出自己的「去中心化計算機」方案,共同實現更美好的去中心化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富比士:各國央行降息開始!流動性放水能「支撐加密貨幣價格」

富 比士高級撰稿人 Billy Bambrough 在 15 日撰文 表示 ,在比特幣現貨 ETF...

James
3 1小時前

孫宇晨轉型美食部落客!新片推新加坡椰漿飯,店主桑尼拯救過中國足球?

新 加坡 40 歲國足傳奇門將哈桑 · 桑尼(Hassan Sunny)被譽為是新加坡足球最偉大的...

James
3 1小時前

臺灣幣圈好暖心!KOL誤轉500枚SOL到錯誤地址,在1小時內被轉回

臺 灣幣圈 KOL Crypto Wilson 昨日發推 透露 ,他昨日下午睡醒,想參與迷因幣項目...

James
3 9小時前

LayerZero空投最終結果「近60萬」錢包獲投,$ZRO盤前交易平均6美元

估 值超過 30 億美元的全鏈互操作協議 LayerZero,是今年最受期待的空投項目之一,Lay...

James
3 9小時前

一周代幣解鎖:ID將迎來天量釋放,佔流通量超18%

下周, 9 個項目迎來代幣解鎖事件。ID 將迎來天量解鎖,解鎖量佔流通量 18.23% ,金額約...

星球日報
3 9小時前

DePINs 多元化: 探索去中心化計算和數據可訪問性的影響

圖片來源:: Freepik 隨着技術的進步,我們正站在數字化和去中心化的交匯點上。去中心化物理基...

星球日報
3 9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