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yphsis Academy:ChatGPT周年後談生成AI的瓶頸與Web3的機遇

2023-12-06 20:12:15

作者: @chenyangjamie , @GryphsisAcademy

TL;DR:

  • 生成式 AI 的商業應用在 2022 年風靡全球,但隨着新鮮感褪去後,生成式 AI 當下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而逐漸成熟的 Web3 領域,憑借着區塊鏈的全透明、可驗證和去中心化的特性,為解決生成式 AI 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 生成式 AI 是近年來的新興技術,它基於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框架研發,用於圖像生成的擴撒模型和用於 ChatGPT 的語言大模型均展現出巨大的商用潛力。

  • Web3 中的生成式 AI 的實現架構包括基建、模型、應用和數據,其中數據部分在與Web3 結合時尤為重要,具有龐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 鏈上數據模型、AI 代理類項目和垂直領域應用 有潛力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 目前市場上的 Web3 中 AI 賽道的熱門項目均顯示出了基本面不足,代幣價值捕獲能力弱等特性,未來主要期待新的熱度或者代幣經濟的更新。

  • 生成式 AI 在 Web3 領域有着巨大潛力,未來有着不少和其他軟硬件技術結合的新的敘事值得期待。

一、 為什么生成式 AI 和 Web3 互相需要?

2022 年可以稱得上是生成式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風靡世界的年份,在此之前的生成式 AI 還只是局限在專業工作者的輔助工具,而在 Dalle-2 ,Stable Diffusion ,Imagen,Midjourney 接連出世之後,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 (AI-Generated Content,簡稱 AIGC)作為最新潮的科技應用,在社交媒體上產生了一大波潮流內容。而緊隨其後發布的 ChatGPT 更是一枚重磅炸彈,將這股風潮推向了最頂點。作為第一個只需要簡單文字指令(即 prompt)的輸入,就可以回答幾乎所有問題的 AI 工具,ChatGPT 早已成為了許多人的日常工作助手。它可以勝任文件寫作、作業輔導、郵件助手、論文修改、甚至情感導師等等的多樣化日常任務,網絡上更是熱情高漲地研究各種用來優化 ChatGPT 生成結果的神祕 prompt,人們第一次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智能”所在。根據高盛的宏觀團隊的報告,生成式 AI 可以成為美國勞動生產力增長的助推器,在生成式 AI 發展的 10 年內,可以在 10 年內推動全球 GDP 增長 7% (或近 7 萬億美元),並將生產力增長率提高 1.5 個百分點。

Web3領域也感受到了 AIGC 的春風, 2023 年一月的 AI 板塊全线上漲

Source: https://www.coingecko.com/

然而在最初的新鮮感逐漸褪去之後,ChatGPT 的全球流量自發布以來,在 2023 年 6 月首次出現下降(數據來源:SimilarWeb),也正是時候來重新思考生成式 AI 帶來的的意義以及其局限性。從目前的情況看來, 生成式 AI 遇到的困境 包括(但不限於):首先是社交媒體充斥着未經許可且無從溯源的 AIGC 內容;再者 ChatGPT 的高額維護費用更是迫使 OpenAI 也不得不選擇降低生成質量來降本增效;最後是即使是世界範圍的大模型,仍在某些方面的生成結果中存在偏見。

ChatGPT 全球桌面和移動流量

Source: Similarweb

與此同時,逐漸邁向成熟 Web3 以其去中心化、全透明以及可驗證的特性,為解決生成式 AI 當前的困境提供了新的結題思路:

  • Web3 的全透明性和可溯源性,可以解決生成式 AI 帶來的數據的版權和隱私方面的挑战。 Web3 的這兩個特性,可以使得內容的來源和真實性能夠被有效驗證,從而顯著提高了 AI 生成虛假或侵權內容的成本,比如 版權混亂的混音短視頻或侵犯他人隱私的 DeepFake 換臉視頻 。此外,智能合約在內容管理中的應用有望解決版權問題,確保內容創作者能夠從他們的創作內容中獲得較為公平報酬。

DeepFake Video: This is not Morgan Freeman

Source: Youtube

  • Web3 的去中心化特性可以降低 AI 算力的中心化風險 。研發生成式 AI 需要巨量的計算資源,據估計訓練一次基於 GPT-3 的 ChatGPT 成本至少在 200 萬美元以上,同時每天電費需要約 4.7 萬美元,並且這個數字會隨着技術和規模的發展指數級上升。目前 計算資源仍大量集中 在大型公司手中,這導致了巨大的研發、維護和運營成本,同時也存在集中化風險,使得小型公司難以與其競爭。盡管短期內大模型的訓練可能仍然需要在中心化環境中進行,因為大型模型的訓練需要大量計算資源,但在 Web3 中,區塊鏈技術使得 分布式模型推理、社區投票治理以及模型的代幣化 等等變得可能。以現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為成熟案例,我們可以設計社區驅動的去中心化 AI 大模型推理系統,其中大型模型的所有權歸屬於社區,並由社區進行治理。

即使使用最新的 H 100 訓練 GPT-3 ,每 FLOPs 的成本依然高昂

Source: substake.com

  • 利用 Web3 的特性可以優化 AI 數據集的多樣性和 AI 模型的可解釋性。 傳統方式數據收集基本基於公开數據集或者模型制作方自行收集,收集到的數據往往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限制。這可能導致 AIGC 程序產生的內容和 ChatGPT 生成的答案帶有某些族群的主觀偏見,比如改變目標任務的膚色。而通過 Web3 的代幣激勵模式,我們可以優化數據收集方式,從世界各個角落收集數據並賦予權重。同時 Web3 的全透明且可溯源可以進一步增加模型的可解釋性,鼓勵多樣化背景的輸出以豐富模型。

目的是提高分辨率的 AI 卻會把奧巴馬變成白人

Source: Twitter

  • 可以利用 Web3 海量的鏈上數據訓練獨有 AI 模型。 目前 AI 模型的設計和訓練方法往往是針對目標數據結構(文字、語音、圖像或者視頻)構造。Web3 和 AI 結合的一個獨特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參考自然語言大模型的構建和訓練方法,利用 Web3 鏈上數據獨有的數據結構,建立 鏈上數據大模型 。這樣可以為用戶提供其他數據分析無法觸及的獨特視角(聰明錢追蹤,項目資金走向等等),同時相比於人工鏈上分析,AI 有着可以並發處理巨量數據的優勢。

自動化鏈上分析,監控鏈上信息可以獲得一手資訊
Source: nansen.ai

  • 生成式 AI 有望成為降低人們參與 Web3 世界的門檻的有力助力 。當下Web3的項目主流參與模式需要參與者對於各種復雜鏈上概念和錢包操作邏輯有相當的了解,這大大增加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和誤操作風險,而反觀 Web2 中的同類的應用則是已經將產品設計的““懶人原則”的原則貫徹多年,使得用戶可以輕松且無風險上手。生成式 AI 有望助力 intent-centric 類項目,通過在 Web3 中充當用戶和協議間的“智能助手”,使得Web3 產品的用戶體驗大幅提升。

  • Web3 還創造了巨大的內容需求,而生成式 AI 則成為填充這一需求的關鍵手段。 生成式 AI 可以為 Web3 創造大量的文章、圖像、音頻和視頻內容,驅動去中心化應用的發展,從 NFT 市場到智能合約的文檔,都可以受益於 AI 生成的多樣化內容。

雖然生成式 AI 和 Web3 各自存在挑战,但它們的互相需求和協同解決方案將有望塑造數字世界的未來。這種協作將提高內容創造的質量和可信度,推動數字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同時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數字體驗。生成式 AI 和 Web3 的共同演進將在數字時代繪制出令人興奮的新篇章。

二、生成式 AI 的技術總結

2.1 生成式 AI 的技術背景

自從 20 世紀 50 年代 AI 的概念被提出以來,已經經歷過數次上升潮和低谷期,每次關鍵技術的革新都會帶新的一波浪潮,這次的生成式 AI 也不例外。生成式 AI 作為近 10 年間才被提出的新興概念,憑借近期的技術和產品的耀眼表現,從 AI 的衆多研究子方向中脫穎而出,並一夜之間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在我們更進一步的深入生成式 AI 的技術構架之前,我們需要首先說明本文中討論的生成式 AI 的具體含義,並簡單回顧一下近期爆火的生成式 AI 的核心技術組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種可用於創建新的內容和想法(包括對話、故事、圖像、視頻和音樂)的人工智能,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框架建立的、使用大量數據進行訓練的,含有巨量參數的模型。近期走入人們視线的生成式 AI 產品簡單來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文字或風格輸入的圖像(視頻)生成類產品,另一類是文字輸入的 ChatGPT 類產品。這兩類產品其實用到了同樣的的核心技術,即是基於 Transformer 架構的預訓練語言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在此基礎上,前一類產品加上了結合文字輸入生成高質量圖像或視頻的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後一類產品則是加入了基於人工反饋的強化學習訓練(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RLHF ),以達到輸出結果接近人類的邏輯水平。

2.2 目前生成式 AI 的技術架構:

很多過往的優秀文章都從不同角度討論過了生成式 AI 對已有技術構架的意義,比如這篇來自A16z 的文章《誰擁有生成式 AI 平臺?》,其中全面總結了生成式 AI 目前的技術構架:

生成式 AI 的主要技術架構

Source: 誰擁有生成式 AI 平臺?

這篇研究文章中將當下 Web2 生成式 AI 的構架分為 三個層次:基建(算力),模型和應用 ,同時給出了對於這三個層次目前發展的看法。

對於基建 ,雖然目前仍以 Web2 中基建的邏輯為主,真正針對 Web3 同 AI 結合的基建項目仍寥寥可數。同時基建也是目前階段捕獲了最多價值的部分,Web2 的科技寡頭們憑借着在存儲和計算領域深耕數十年,通過在目前的 AI 探索階段“賣鏟子”獲得了可觀的收益。

對於模型 ,本應是 AI 真正的創造者和所有者,然而在目前階段能夠支持模型的作者們獲得對應的商業價值的商業模型還少之又少。

對於應用 ,幾個垂直領域雖然已經積累超過了上億美元收入的應用,然而高昂的維護費用和較低的用戶留存度不足以支撐起長期的商業模式。

2.3 生成式 AI 與 Web3 的應用範例

2.3.1 應用 AI 分析 Web3 的海量數據

數據在未來 AI 發展領域是建立技術壁壘的核心。 為了理解其重要性,我們先來看一項關於大模型性能來源的研究。這項研究表明,AI 大模型展現出一種獨特的 湧現能力 :即通過不斷增加模型規模,當超過某個閾值時,模型精度會突然暴增。如下圖所示,每張圖代表一個訓練任務,每條折线達標一個大模型的性能(准確率)。各種不同的大模型上的實驗均獲得了一致的結論:模型規模超過一定閾值之後,在不同任務上的性能都表現出突破式增長。

模型規模和模型性能之間的關系
Source: Emergent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簡單來說,模型的規模量變引起模型性能的質變。 而這其中的模型規模是和模型參數數量、訓練時長和訓練數據質量有關。現階段在模型參數數量(各大公司都有頂尖研發團隊負責設計)、訓練時長(計算硬件都买英偉達的)拉不开差距的情況下,想要打造一款領先對手的產品,一條路是找到絕佳的細分領域需求痛點打造殺手應用,但是這要求對目標領域有着深刻理解和絕佳洞察力;而另一條路更為實際可行,即是收集比競爭者 更多更全面的數據。

這也為生成式 AI 大模型進入 Web3 領域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切入點。現有的 AI 大模型或者基礎模型均是基於不同領域的巨量數據訓練而來,而 Web3 中鏈上數據的獨特性使得 鏈上數據大模型 成為值得期待的可行路徑。在 Web3 中數據層級目前有兩種產品邏輯: 第一種是為數據提供者提供激勵 ,保護數據所有者的隱私和所有權的同時,鼓勵用戶互相分享數據的使用權。 Ocean Protocol 提供了一個很好數據分享模式。 第二種是由項目方集成數據和應用,為用戶提供針對某項任務的服務。 比如 Trusta Lab 收集並分析用戶的鏈上數據,通過獨有的 MEDIA score 評分系統,可以提供女巫账號分析、鏈上資產風險分析等服務。

2.3.2 Web3 的 AI 代理應用

還有前文提到的鏈上 AI Agent 應用也是風頭正勁 - 在語言大模型的助力下,以保證用戶隱私為前提,為用戶提供可量化的鏈上服務。 根據來自 OpenAI 人工智能研究主管 Lilian Weng 的博文,可以將 AI Agent 分為四個組成部分,即 Agent = LLM + Planning + Memory + Tool use。LLM 作為 AI Agent 的核心,負責與外界的交互,學習海量數據並用自然語言合乎邏輯的表達。而 Planning + Memory 部分,則類似於訓練 AlphaGo 的強化學習技術中的 action, policy and reward 的概念。將任務目標拆解為各個小目標,分步驟在多次的重復訓練的結果和反饋中學習到某個任務目標的優化的解法,同時將獲得的信息儲分不同功用儲存在不同類型  memory 中。至於 Tool use,指的是 agent 對於諸如調用模塊化工具,檢索互聯網信息,接入專有信息源或 API,等等工具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信息大多在預訓練之後會很難更改。

AI Agent 的全局示意圖
Source: LLM Powered Autonomous Agents

結合 AI Agent 的具體實現邏輯,我們可以大膽暢想 Web3 + AI Agent 的組合會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比如:

  • 在目前的交易應用中可以加入 AI Agent 的模式 ,可以為客戶提供自然語言等級的交互界面,進行包括但不限於價格預測、成交策略、止損策略、槓杆動態調整、KOL 智能跟單、借貸等的交易功能。

  • 在執行量化策略時,可以進一步的將策略分解成 各個子任務交由不同 AI Agent 實施 ,各個 AI Agent 之間互相協作,這樣既可以提高隱私保護的安全性,又可以實時監控防止對手方利用漏洞反擼機器人。

  • 鏈遊中的大量 NPC 也是和 AI Agent 天然契合的應用方向,現在已經有了將 GPT 應用於動態生成遊戲角色對話內容的項目,而未來更有望不僅僅局限於預設文本,而升級為更加真實的實時遊戲 NPC(甚至數字人)互動,可以實現不涉及玩家幹預的情況下自行交互。斯坦福大學發布的“ 虛擬小鎮 ”就是極佳的應用範例。

雖然在目前 Web3 + AI Agent 項目中心仍集中在一級市場或者 AI 基建一側,仍未有 To C 的殺手級應用出現,但是相信在結合了區塊鏈的各種特性, 諸如分布式鏈上治理,零知識證明推理,模型分發,可解釋性提升 等等,未來改變遊戲規則的 Web3 + AI 項目值得期待。

2.3.3 Web3 + AI 的潛在垂直領域應用

  • A. 教育領域應用

在 Web3 和 AI 的結合中,教育領域迎來了一場變革, 其中生成式的虛擬現實課堂是一項引人注目的創新 。通過將 AI 技術嵌入在线學習平臺,學生可以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系統根據學生的學習歷史和興趣生成定制的教育內容。這種個性化方法有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效果,使教育更加貼近個體需求。

學生通過沉浸式 VR 設備參與虛擬現實課堂
Source: V-SENSE Team

此外, 代幣模型學分激勵 也是教育領域的一項創新實踐。通過區塊鏈技術,學生的學分和成就可以被編碼成代幣,形成數字化的學分體系。這樣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創造了更具參與性和激勵性的學習環境。

同時受到近期大火的 SocialFi 項目 FriendTech 的啓發,類似的綁定 ID 的 key 定價邏輯也可以用來建立一個同學間的互評系統,這也為教育帶來了更多社交元素。 通過借助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同學之間的評價更加公正和透明。這種互評機制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社交能力,還能夠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學生表現評估,為教育體系引入更多多樣性和綜合性的評價方式。

  • B. 醫療領域應用

在醫療領域,Web3 和 AI 的結合推動了 聯邦學習 分布式推理 的發展。通過聯合分布式計算和機器學習,醫療專業人員可以在極大範圍內共享數據,進行更深入、全面的群體學習。這種集體智慧的方法可以加速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的研發,推動醫學領域的進步。

隱私保護 是醫療領域應用中也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問題。通過 Web3 的去中心化和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患者的醫療數據可以更安全地存儲和傳輸。智能合約可以實現對醫療數據的精確控制和權限管理,確保只有經過授權的人員能夠訪問患者的敏感信息,從而維護了醫療數據的隱私性。

  • C. 保險領域應用

在保險領域,Web3 和 AI 的整合有望為傳統業務帶來了更高效和智能的解決方案。比如在汽車和房屋保險中, 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運用使得保險公司能夠通過圖像分析和估價 ,更高效地評估財產價值和風險水平。這為保險公司提供了更精細化、個性化的定價策略,提高了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運用 AI 技術進行理賠估價
Source: Tractable Inc

與此同時, 鏈上自動理賠 也是保險行業的一項創新。基於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理賠過程可以更加透明、高效,減少了繁瑣的手續和人為幹預的可能性。這不僅提高了理賠的速度,也降低了操作成本,為保險公司和客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動態保費調整 是另一方面的創新實踐, 通過實時的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 ,保險公司能夠更精准且及時地調整保費,根據被保險人的實際風險狀況進行個性化定價。這不僅使保費更加公平,也激勵被保險人採取更健康、安全的行為,促進了整個社會的風險管理和預防措施。

  • D. 版權領域應用

在版權領域,Web3 和 AI 的結合為數字內容創作、策劃提案和代碼开發帶來了全新的範式。通過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的存儲, 數字內容的版權信息 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作品的創作者能夠更容易地追蹤和管理其知識產權。同時,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透明、不可篡改的創作記錄,為作品的溯源和認證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手段。

工作模式創新也是版權領域的一項重要變革。 代幣激勵式工作協同 通過將工作貢獻與代幣激勵相結合,鼓勵創作者、策劃者和开發者共同參與項目。這不僅推動了創作團隊之間的協同合作,還為參與者提供了直接從項目成功中受益的機會,促使更多優秀的作品湧現。

另一方面, 代幣作為版權證明 的應用重塑了利益分配的模式。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分紅機制,作品的各個參與者可以在作品被使用、銷售或轉讓時,實時獲得相應的利潤份額。這種去中心化的分紅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版權模式中的不透明和滯後問題,為創作者提供更公平、高效的利益分配機制。

  • E. 元宇宙領域應用

在元宇宙領域,Web3和 AI 的整合為 創造低成本的 AIGC 填充鏈遊內容 提供了新的可能。通過 AI 算法生成的虛擬環境和角色能夠豐富鏈遊的內容,為用戶提供更為生動、多樣的遊戲體驗,同時減少了制作過程中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數字人 制作是元宇宙應用中的一項創新。結合 細致到毛發的外表生成和基於語言大模型的思維構建 ,生成的數字人可以在元宇宙中扮演各種角色,與用戶互動,甚至參與現實場景的數字孿生。這為虛擬現實的發展提供了更加真實和深刻的體驗,推動了數字虛擬人技術在娛樂、教育和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

按照鏈上用戶畫像自動生成廣告內容 是元宇宙領域中一項智能化的廣告創意應用。通過對用戶在元宇宙中的行為和喜好進行分析,AI 算法可以生成更具個性化和吸引力的廣告內容,提高廣告的點擊率和用戶參與度。這種廣告生成方式不僅更符合用戶興趣,也為廣告主提供了更高效的推廣途徑。

生成式互動 NFT 是元宇宙領域中一項引人注目的技術。通過將 NFT 與生成式設計相結合,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參與創作自己的 NFT 藝術品,賦予其互動性和獨特性。這為數字資產的創作和交易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推動了元宇宙中的數字藝術和虛擬經濟的發展。

三、Web3 相關標的

這裏筆者選擇了五個項目, Render Network Akash 作為通用 AI 基建和 AI 賽道老牌龍頭, Bittensor 作為模型類別的爆款項目, Alethea.ai 作為生成式 AI 強相關應用項目, Fetch.ai 作為 AI 代理領域的標志項目,來一窺生成式 AI 項目現在在 Web3 領域的現狀。

3.1 Render Network($RNDR)

Render Network 是由其母公司 OTOY 公司的創始人 Jules Urbach 於 2017 年創立。OTOY 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雲上圖形渲染,其曾參與制作過榮獲奧斯卡獎的影視項目,有谷歌和 Mozilla 聯合創始人作為顧問,並多次參與過與 Apple 合作的項目。而由 OTOY 延伸入 Web3領域的 Render Network,其創立目的是為了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特性,連接較小規模的渲染和 AI 需求與資源的去中心化平臺,從而為小作坊省下租賃昂貴的中心化計算資源(比如 AWS,MS Azure 和 阿裏雲)的費用,同時也為有闲置計算資源的一方提供了創收。

由於 Render 是自主研發了高性能渲染器 Octane Render 的 OTOY 公司,加上確定的商業邏輯,所以上线之初就被認為是自帶需求和基本面的 Web3 項目。在生成式 AI 風靡的這段時間裏,需求大幅增長的分布式驗證和分布式推理任務完美契合 Render 本身技術架構,也被認為是其未來值得期待的發展方向之一。同時 Render 近些年常年佔據 Web3 領域 AI 賽道的龍頭位置,已經衍生出了一定程度的 meme 性質,每次有 AI、元宇宙、分布式計算等敘事熱潮時總能喫到上漲紅利,可謂是較為全能了。

Render Network 在 2023 年 2 月宣布了即將更新新的 定價分級制度 和由社區投票選出的$RNDR 的 價格穩定機制 (然而還未確定何時上线),並同時宣布項目將由 Polygon 轉移至 Solana (同時將 $RNDR 代幣升級為基於 Solana SPL 標准的 $RENDER 代幣,目前項目已經於 2023 年 11 月完成轉移)。

Render Network 發布的 新的定價分級制度 將鏈上的服務分為了三個檔次,由高至低分別對應不同價位和質量的渲染服務,可以由渲染需求方自行選擇。

Render Network 新定價分級制度的三個等級

而由社區投票選出的 $RNDR 的 價格穩定機制 ,是從之前的不定期回購,改為了使用 “ Burn -and-Mint Equilibrium (BME)” 模式,使得 $RNDR 作為價格穩定支付代幣,而不是長期持有資產的定位更加明顯。在一個 BME Epoch 中具體的業務流程如下圖所示:

  • 產品生成 “Product Creation”。Render 上的產品創造者 “Product creators”,也即是渲染資源提供者,他們將闲置渲染資源打包成產品(節點),在網絡上线等待被使用;

  • 購买產品 “Purchasing Product” 。有渲染需求的客戶如果有 $RNDR token 則直接 burn token 作為支付服務的費用,如果沒有則先在 DEX 用法幣購买 $RNDR 之後 burn token。為服務支付的價格會被公开記錄在鏈上。

  • 鑄造代幣 “Mint Token”。按照提前預設的規則,分配新的 token。

Note : Render Network 會從每一筆交易中收取產品購买者支付費用的 5% 用以項目運營。

Burn-and-Mint Equilibrium Epoch

Credit to Petar Atanasovski
Source: Medium

按照提前預設的規則,在 BME 執行的每個 Epoch 中,會有預設數量的新代幣被鑄造(預設數量會隨着時間推移而逐漸減少)。新鑄造的代幣將會分配給三方:

  • 產品創造者。產品創造者按照兩個方面獲得:

    • 完成任務獎勵。按照每個產品節點完成渲染任務的數量進行獎勵,很好理解。

    • 在线獎勵。按照每個產品節點在线上待命的市場進行獎勵,鼓勵限制資源多在线上接活。

  • 產品購买者。類似商場產品返券,購买者可以獲得比例有機會高達 100% 的 $RNDR 代幣返還,鼓勵未來繼續使用 Render Network。

  • DEX( Decentralized Exchange)流動性提供者。在合作 DEX 中的流動性提供者,因為確保了在需要 burn $RNDR 時能以合理價格購买到足夠數量的 $RNDR,可以按照質押 $RNDR 的多少獲得獎勵。

Source: coingecko.com

從 $RNDR 近一年的價格趨勢中可以看到,作為 Web3 中多年 AI 賽道的龍頭項目,$RNDR 喫到了 ChatGPT 在 2022 年末 2023 年初帶動的一波 AI 熱潮的紅利,同時隨着新的代幣機制的發布,$RNDR 的價格在 2023 年上半年達到了一個高點。在橫盤了下半年之後,隨着 OpenAI 新發布會帶來的 AI 回暖,和 Render Network 遷移至 Solana 以及新的代幣機制即將實裝的利好預期,$RNDR 的價格更上一層,來到了近年來的一個最高點。由於 $RNDR 基本面的變化微乎其微,對於投資者而言,未來 $RNDR 的投資需要更加謹慎的進行倉位管理和風險管控。

Render Network 每月節點數量

Render Network 每月渲染場景數
Source: Dune.com

同時從 Dune 數據看板可以看到,自 2023 年年初以來,總的渲染任務數量增加,但是渲染節點並沒有增加。說明增加的用戶都是有渲染需求的用戶(而非有渲染資源的),結合 2022 年末的生成式 AI 熱潮,合理推斷增加的渲染任務都是生成式 AI 相關的任務。目前還很難說這部分需求是否是長期需求,還需要後續觀察。

3.2 Akash Network ($AKT)

Akash Network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雲計算平臺,旨在提供开發者和企業一個更加靈活、高效和經濟的雲計算解決方案。該項目建立的“超級雲”平臺建立在分布式區塊鏈技術之上,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和運行應用程序的去中心化雲基礎設施,其中包括 CPU,GPU 和存儲在內的多樣化計算資源。

Akash Network 的創始人 Greg Osuri 和 Adam Bozanich 是合作多年的連續創業者,各自有着多年的項目經驗,他們曾一起創立了目前仍是 Akash Network 核心參與者的 Overclock Labs 項目。豐富的經驗使得創始團隊對於 Akash Network 的主要使命設定清晰,即是降低雲計算成本,提高可用性,並增加用戶對計算資源的控制。通過公开競價的方式,激勵資源提供方开放其網絡中的空闲計算資源,Akash Network 實現了資源的更有效利用,從而為資源需求方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價格。

Akash Network 在 2023 年 01 月开始了 Akash Network Economics 2.0 更新計劃,目標是解決當前代幣經濟的諸多缺陷,包括:

  • $AKT 代幣的市場價格波動導致長期合約的價格與價值不符

  • 對於資源提供者的激勵不足以釋放其手中的大額算力

  • 社區激勵不足不利於 Akash 項目的長期發展

  • $AKT 代幣的價值捕獲不足有影響項目穩定的風險

根據官網提供的信息,Akash Network Economics 2.0 計劃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引入穩定幣支付,加收掛單喫蛋手續費增加協議收入,增加資源提供方的激勵並提高社區激勵的額度等等,其中 穩定幣支付功能 掛單喫單手續費功能 已經上线實裝。

作為 Akash Network 的原生代幣 $AKT,其在協議中肩負包含質押驗證(安全性)、激勵、網絡治理和支付交易費用等多種用途。據官網上提供的數據,$AKT 的供應總量額為 388 M,截止至 2023 年 11 月,目前已經解鎖 229 M,佔比約 59% 。在項目啓動時分發的創始代幣已經在 2023 年 3 月完成全部解鎖,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創世代幣的分配比例如下:

值得關注的是,在價值捕獲方面,$AKT 擬實施的一項尚未生效但在白皮書中提及的功能是,Akash 計劃對每一次成功的租賃收取“收取費用”。隨後,它將這些費用發送至 Take Income Pool ,以便分配給持有人。該計劃規定對 $AKT 交易收取 10% 的手續費,而對使用其他加密貨幣的交易則收取 20% 的手續費。此外,Akash 還計劃獎勵那些鎖定其 $AKT 持股時間較長的持有人。因此,持有時間更長的投資者將有資格獲得更豐厚的獎勵。如果此項計劃在未來順利上线,必將成為幣價上漲的一大驅動力,同時也有助於更好的估計項目價值。

Source: coingecko.com

由 coingecko.com 上顯示的價格趨勢可以看出,$AKT 的價格在 2023 年 8 月中旬和 11 月下旬也分別迎來一次上漲,但仍不如 AI 賽道中其他項目的同期漲幅,這可能和當下的資金情緒傾向有關。總體來看,Akash 的項目作為 AI 賽道的幾個優質項目之一,基本面優於絕大多數 AI 賽道的競爭者。其潛在業務收入有可能為協議未來盈利帶來機會,隨着 AI 產業的發展和對於雲計算資源的愈演愈烈,相信在未來有望看到 Akash Network 在下一個 AI 大浪潮中扶搖直上。

3.3 Bittensor ($TAO)

如果讀者對於 $BTC 的技術構架熟悉的話,理解 Bittensor 的設計會非常容易。事實上,在設計 Bittensor 時,其作者就借鑑了許多 $BTC 這位加密貨幣元老的特質,包括:代幣總量 2100 萬枚,約每四年進行一次產量減半,涉及 PoW 的共識機制,等等。具體來說,讓我們一起想象一個初始的比特幣產出流程,然後將其中無法創造現實價值的“挖礦”計算隨機數的過程替代為訓練和驗證 AI 模型,並根據 AI 模型的性能和可靠程度對礦工的工作進行激勵,這就是 Bittensor($TAO)的項目構架的簡單總結。

Bittensor 項目最早是由兩位 AI 研究員 Jacob Steeves 和 Ala Shaabana 建立於 2019 年,其主要框架基於一位神祕作者 Yuma Rao 所撰寫的白皮書內容。簡單總結,它設計了一個無需許可的开源協議,構建了一個由許多子網網絡連接而成的網絡構架,由不同子網負責不同任務(機器翻譯,圖像識別與生成,語言大模型,等等),優秀的任務完成將獲得激勵,同時允許子網之間互相交互與學習。

回顧一下目前市面上的 AI 大模型,無一例外均是源自於科技巨頭投入的巨量計算資源與數據。誠然如此方式訓練的 AI 產品有着讓人驚豔的表現,但是如此形式也帶來了極高的集中化作惡風險。Bittensor 基礎構架設計允許可以通訊的專家網絡互相通信與學習,這為 大型模型的去中心化的訓練 打下了基礎。Bittensor 的長期愿景是同 OpenAI, Meta Google 等巨頭的閉源模型競爭,在維持模型去中心化特性的同時,以期能達到相匹配的推理性能。

Bittensor 網絡的技術核心來自於 Yuma Rao 獨特設計的共識機制,也被稱為 Yuma 共識,這是一種混合了 PoW 與 PoS 的共識機制。其中供給側主要參與者分為 “Server”(即礦工)與“Validator”(即驗證者),需求側的參與者則是使用網絡中模型的 “Client”(即客戶)。其中礦工負責提供針對當前子網任務的預訓練模型,獲得的激勵取決於提供模型的質量;而驗證者負責驗證模型性能,並在礦工和客戶之前見充當中間人。具體流程是:

  • 客戶發送使用某個子網中模型的需求和需要計算的數據給驗證者

  • 驗證者分配數據給該子網下的各個礦工

  • 礦工利用自有模型和接受的數據進行模型推理後返回結果

  • 驗證者對接收到的推理結果按照質量進行排序,排序結果儲存在鏈上

  • 最優的推理結果被返回到用戶手中,礦工按照排序,驗證者按照工作量獲得激勵

需要注意的是,在絕大多數子網中, Bittensor 本身並不訓練任何模型 ,其發揮的作用更像是鏈接模型提供者與模型需求者,並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利用小模型之間的互相作用提升在不同任務中的性能。目前已經上线(或曾經在线)的子網已經達到 30 個,分別對應不同的任務模型。

$TAO 作為 Bittensor 的原生代幣,作用包括創建子網,在子網中注冊,支付服務,向驗證者質押等等,在生態系統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由於 Bittensor 項目方致敬 BTC 精神的做法,$TAO 選擇了 公平啓動 ,即所有代幣都會通過在網絡中做出貢獻產生。目前,$TAO 的每日產出約為 7200 個,平均分配給礦工和驗證者。自項目啓動始已經產出的總量約為 2100 萬的約 26.3% ,其中 87.21% 的代幣被用於質押與驗證。同時項目設計了約 4 年一次的產量減半(和 BTC 相同),最近的一次會發生在 2025 年 9 月 20 日,這也將是驅動價格上漲的一大動力。

Credit: taostats.io

由價格趨勢可以看到 $TAO 的價格從 2023 年 10 月末起經歷了一次大幅上漲,推測其中主要推動力是包括 OpenAI 的發布會帶來的新一輪 AI 熱潮,使得資金板塊輪動到 AI 板塊。同時 $TAO 作為 Web3 + AI 賽道的新興項目,其優秀的項目質量和長遠的項目愿景也是吸引到資金進入的一大原因。然而不得不承認,同其他 AI 賽道的項目一樣,雖然 Web3 + AI 的組合潛力巨大,然而其在實際業務中的應用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個長期盈利的項目。

3.4 Alethea.ai($ALI)

Alethea.ai 成立於 2020 年,是一家致力於利用區塊鏈技術給生成式內容帶來去中心化所有權和去中心化治理的項目。Alethea.ai 的創始人認為生成式 AI 會將我們代入一個由生成式內容導致信息冗余的時代,大量電子化的內容只需要簡單的復制粘貼或者一鍵生成,而最初創造價值的人卻無法收益。而通過將鏈上原語(比如 NFT )與生成式 AI 連接,可以確保生成式 AI 及其內容的所有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社區治理。

在這個理念的推動下,早期 Alethea.ai 推出了一個新的 NFT 標准,即 iNFT ,利用 Intelligence Pod 可以向圖像創建嵌入 AI 動畫、語音合成甚至生成式 AI。此外 Alethea.ai 還和藝術家達成合作,將其藝術作品制成 iNFT,並在蘇富比拍賣出了 47 萬 8 千美元的高價。

為 NFT 注入靈魂
Source: Alethea.ai

之後 Alethea.ai 推出了 AI Protocol,這個協議允許任何生成式 AI 的开發人員和創作者都可以無需許可的利用 iNFT 標准進行創作。與此同時,為了給其他項目在自家 AI Protocol 上打個樣,Alethea.ai 還借鑑 GPT 大模型的理論推出了制作可互動的 NFT 的工具 CharacterGPT。更進一步的,Alethea.ai 還在最近發布了 Open Fusion,使得市面上任何 ERC-721 NFT 都可以和一個 Intelligence 結合並被發布到 AI Protocol 上。

Alethea.ai 的原生代幣是 $ALI,其主要用途有四個:

  • 鎖定一定數量的 $ALI 以創作 iNFT

  • 鎖定的越多,Intelligence Pod 的等級越高

  • $ALI 持有者參與社區治理

  • $ALI 可以作為參與 iNFT 之間互動的憑證(還沒有實際用例)

Source: coingecko.com

從 $ALI 的用例可以看出,目前此代幣的價值捕獲還停留在敘事層面,從一年內的幣價變化也可以印證這個推論:$ALI 喫到了從 2022 年十二月开始的 ChatGPT 引領的生成式 AI 熱潮紅利。同時在今年六月,Alethea.ai 公布上线最新的 Open Fusion 功能時,也帶了一波上漲。除此而外,$ALI 的價格一直處於下降趨勢,連 2023 年末的 AI 熱潮也未能驅動價格上升程度至同賽道項目上漲的平均水平。

除了原生代幣,我們再來看看 NFT 項目的表現,Alethea.ai 的 iNFT(包括官方發布的 collection)在 NFT 市場上的的表現。

Intelligence Pod 在 Opensea 上的每日銷售量

Revenants Collection 在 Opensea 上的每日銷售量

Source: Dune.com

從 Dune 看板統計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出售給第三方的 Intelligence Pod,還是 Alethea.ai 第一方發行的 Revenants collection,都在初始發行一段時間後逐漸銷聲匿跡。這其中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應該還是最初的新鮮感退去之後,沒有實際價值或者社區熱度留存用戶的緣故。

3.5 Fetch.ai($FET)

Fetch.ai 是一家致力於推動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相互融合的項目。該公司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智能經濟體,通過結合機器學習、區塊鏈和分布式账本技術,為智能代理之間的經濟活動提供支持。

Fetch.ai 是由來自英國的科學家 Humayun Sheikh 、Toby Simpson 和 Thomas Hain 於 2019 年創立。這三位創始人的背景非常豐富,其中 Humayun Sheikh 是 Deepmind 的早期投資人,Toby Simpson 曾擔任數家公司的高管,Thomas Hain 則是謝菲爾德大學人工智能方向的教授。Fetch.ai 創始團隊的深厚背景為公司帶來了豐富的業界資源,涵蓋了傳統 IT 企業、區塊鏈明星項目、醫療和超算項目等多個領域。

Fetch.ai 的使命是建立一個由自主經濟代理和 AI 應用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平臺,使开發者能夠通過創建自主代理完成預設目標任務。該平臺的核心技術是其獨特的三層架構:

  • 底層:基於 PoS-uD(即無需許可的權益證明共識機制)的底層智能合約網絡,支持礦工間協作和基本的機器學習訓練與推理

  • 中層:OEF(Open Economic Framework,开放經濟框架),提供了一個供 AEA 之間互相交互的共享空間,允許 AEA 與底層協議間互動,也支持 AEA 之間互相搜索、發現和交易

  • 上層:AEA(Autonomous Economic Agent,自治經濟代理人),是 Fetch.ai 的核心部件。每個 AEA 是一個智能代理軟件,能夠通過各種技能模塊實現不同功能,代表用戶完成事先設定的任務。該代理軟件並非在區塊鏈上直接運行,而是通過中間層 OEF 與區塊鏈和智能合約進行交互。這種智能代理軟件可以是純軟件,也可以與實際硬件,如手機、電腦、汽車等,進行綁定。官方提供了一個基於 Python 的开發套件,即 AEA 框架,該框架具備可組合性,使开發者能夠用它構建自己的智能代理軟件。

在此架構的基礎上,Fetch.ai 還推出了多項後續產品和服務,如 Co-Learn(代理間的共享機器學習模型)和 Metaverse(智能代理雲 hosting 服務),以支持用戶在其平臺上开發自己的智能代理。

代幣方面,$FET 作為 Fetch.ai 的原生代幣,覆蓋了網絡內支付 Gas、質押驗證和購买服務的常規作用。$FET 目前已經解鎖了超過 90% 的代幣,具體分配如下:

從項目啓動以來,Fetch.ai 已經以稀釋代幣持有的方式接受過多輪融資,最近一次是 2023 年 3 月 29 日,Fetch.ai 接受了來自 DWF Lab 3000 萬美元的融資。由於 $FET 代幣並沒有項目收入方面的價值捕獲,所以價格提升的驅動力主要還是來自於項目更新和市場對於 AI 賽道的情緒。可以看到,借着 AI 板塊的兩次熱度,Fetch.ai 的價格在 2023 年初和 2023 年底均有一次超過 100% 的價格飆升。

Source: coingecko.com

比起其他區塊鏈項目發展和獲取關注的方式,Fetch.ai 的發展路徑更像是 Web2.0 的 AI 創業項目,專注在技術層面的打磨,通過不斷的融資和廣泛的合作打響名氣並尋找贏利點。這種做法為未來准備基於 Fetch.ai 开發的應用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發展模式也使得其本身對其他區塊鏈項目的吸引力不高,從而無法激活生態活力(Fetch.ai 的創始人之一曾親自建立基於 Fetch.ai 的 DEX 項目 Mettalex DEX,最後也不了了之)。作為一個偏向於基礎設施類型的項目,由於生態的凋零,也使得 Fetch.ai 項目內在價值難以提升。

四、生成式 AI 未來可期

英偉達 CEO 黃仁勳將生成式大模型的發布稱為 AI 的 “iPhone” 時刻,而現階段生產 AI 的稀缺資源就是以高性能計算芯片為中心的基礎設施。AI 基建類項目作為目前在Web3中鎖定資金最多的 AI 子賽道,一直是投資者長期重點投研的對象。可以預見的是,隨着芯片巨頭們逐漸更新換代算力設備,AI 算力的逐漸提升,AI 能力越解鎖越多,未來可以預見可以催生出更多的 Web3 中細分領域的 AI 基建類項目問世, 甚至可以期待未來有為 Web3 中 AI 訓練而專門設計和生產的芯片問世。

雖然目前 To C 的生成式 AI 產品的發展還停留在實驗階段,但是其某些 ToB 的工業級產品已經展現出巨大潛力。其中之一即是將現實世界場景遷移至數字領域的“ 數字孿生 ”技術,結合英偉達針對元宇宙愿景發布的數字孿生科學計算平臺,考慮到工業界還有海量數據價值尚未釋放,生成式 AI 會成為數字孿生在工業場景下重要助力。更進一步到 Web3 領域,包括元宇宙,數字內容創作,真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等等方面都會受到 AI 助力的數字孿生技術的影響,

新的交互硬件 的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回顧歷史,計算機領域每次硬件的革新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嶄新的發展機會,比如今天已經司空見慣的電腦鼠標,亦或是多點觸控電容屏的 iPhone 4 。已經宣布將在 2024 年一季度推出的 Apple Vision Pro ,憑借着其驚豔的 demo 已經吸引了世界範圍大量關注,當真正开售後應該能為各個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與機遇。而憑借着內容生產迅速、傳播速度快範圍廣等優勢,每次硬件技術更新後往往首先受益都是的大娛樂領域。這其中當然也包括 Web3 中的元宇宙、鏈遊、NFT 等各個視覺娛樂賽道,都是值得讀者未來長期關注和研究的對象。

長遠來看,生成式 AI 的發展是一個 量變引起質變 的過程。ChatGPT 的本質是一個解決 reasoning Q&A 問題的解決方案,而 reasoning Q&A 在學術界是一個長期以來廣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在數據和模型的長期迭代下,最終才達到了驚豔世人的 GPT-4 的水平。Web3 中的 AI 應用也是一樣,目前仍處於將 Web2 中的模型引入 Web3 的階段,完全基於 Web3 數據开發的模型還未出現。未來需要有遠見的項目方和大量的資源投入到對 Web3 中實際問題的研究,才能使得 Web3 自己的 ChatGPT 等級的 killer app 逐漸靠近。

現階段生成式 AI 的技術底層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向,其中之一的是邏輯的實現方式上依賴的 思維鏈 (Chain-of- Thought )技術。簡單來說,通過思維鏈技術,大語言模型才得以在多步驟推理方面獲得質的飛躍。然而思維鏈的使用也未能解決,或者說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引出了,大模型在復雜邏輯上的推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對這個方面有興趣的讀者閱讀一下思維鏈 原作者的論文 。

ChatGPT 的成功使得 Web3 各種蹭熱度 GPT 鏈層出不窮,然而簡單粗暴的結合 GPT 與智能合約並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需求。自 ChatGPT 發布已經過去大約一年的時間,長遠看來只是彈指一揮間,未來產品還應從 Web3 用戶自身真實的需求出發,伴隨着越來越成熟的 Web3 技術,相信生成式 AI 在 Web3 中的應用是有着無限多的可能性值得期待的。

參考文獻

Google Cloud Tech - 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AI

AWS - What is Generative AI

The Economics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Diffusion Model 一發力,GAN 就過時了???

Illustrat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RLHF)

Generative AI and Web3

Who Owns the Generative AI Platform?

Apple Vision Pro 發布滿月再思考:XR、RNDR 和空間計算的未來

AI 如何被鑄造為 NFT?

Emergent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

Akash Network Token (AKT) Genesis Unlock Schedule and Supply Estimates

聲明

本報告是由 @GryphsisAcademy 的學員 @chenyangjamie ,在 @CryptoScott_ETH , @Zou_Block 的指導下完成的原創作品。作者自行對所有內容負責,該內容並不必然反映 Gryphsis Academy 的觀點,也不必然反映委托撰寫報告的組織的觀點。編輯內容和決策不受讀者的影響。請知悉,作者可能擁有本報告中提到的加密貨幣。本文件僅供信息參考,不應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強烈建議您進行自己的研究,並在進行投資決策之前咨詢中立的財務、稅務或法律顧問。請記住,任何資產的過去表現並不保證未來的回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文章

想靠炒幣財富自由?先聽聽老玩家的7條忠告

加 密貨幣市場的迅速增長,確實為部分早期投資帶來了巨大財富。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加密貨幣仍然是一場...

Joe
3 1小時前

如果川普真宣佈比特幣作為美國戰略儲備,會有什麼影響?

近 期,一則川普將要在比特幣 2024 大會上宣佈將 BTC 作為美國戰略儲備資產的傳聞廣泛傳播,...

Block Beats
3 1小時前

Michael Saylor:比特幣2045上看1300萬美元,每年平均拉漲30%

為 期三天的 2024 比特幣大會 25 日在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正式開幕,美國上市公司中的比特幣...

Natalia Wu
3 1小時前

灰度以太坊ETF ETHE過去4天已流出17.3%,預計12天內流出50%

博鏈財經BroadChain獲悉,7月27日,Trader T 數據顯示,灰度 以太坊 ETF E...

博鏈財經
3 1小時前

账戶抽象初學者指南:打造簡單、安全、強大的加密用戶體驗

“账戶抽象是加密貨幣的未來。” 你可能聽過這句話很多次,但並不清楚它的具體含義。今天,讓我們來解決...

星球日報
3 1小時前

pump.fun對Solana生態利弊分析:毒藥還是解藥?

@OdailyChina @wenser2010 7 月 24 日,Solana 生態 Meme...

星球日報
4 1小時前